我校师生热切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
日期:2024年03月08日 15:24  点击次数:

3月4日-11日,2024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我校师生热切关注两会动态,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全会报道,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校党委书记杨斌: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场春日盛会,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注定为新时代的新征程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提出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指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等内容。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与殷切期望。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学校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五个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奋力拼搏,争创“第一等的工作”,继续推进人才、质量、开放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忠诚江理、卓越江理、幸福江理、平安江理、团结江理、勤廉江理”,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新的江理力量。

科学技术处处长吴彩斌:

《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处要积极行动起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深化落实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省内优势主导产业中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构建江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科技智慧。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钟明荣:

听了李强总理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我既感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又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关注。学校马院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课建设与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建设新质思政课,推动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育人效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奋斗的磅礴力量作出贡献。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建华:

万物复苏时,喜迎两会开,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两会拉开了帷幕。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大任务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赫然在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此次两会中提出的多项教育相关议题,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今后,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师资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主体,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全面掌握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冶金工程学院副院长,2023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突出贡献好榜样”获得者肖燕飞:

两会召开,备受鼓舞,责任重大。过去的2023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已经到来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优势特色学院,接下来,冶金工程学院要围绕稀土、钨、铜、锂等区域优势资源,进一步凝练方向,落实有组织的科研,加快推进冶金工程一流学科建设;要围绕“1269”行动计划,加强与区域、行业、产业的对接,强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冶金工程学院学工办、团委负责人,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刘东佶:

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我们今后开展相关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划出重点。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提出了学习要求、践行要求、奉献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在教育工作中,注重面向学生教育、阐释“新质生产力”这一关键词,要突出创新驱动,引导每一位学生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斗路上扎实学习、拼搏贡献。作为青年教师要和青年学生一同,不断奋进,做到有担当、有干劲、有能力。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工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刘浩:

全面推进2024年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青年。“新征程上,新青年重任在肩、大有可为”。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才教育,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为学生营造一个扎根学习、拼搏进取的氛围,把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新青年的大舞台、主战场,努力培养越来越多在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新青年学生。

化学化工学院教师,“青年井冈学者刘晋彪: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责无旁贷。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要以加快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为驱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江西重点产业发展贡献度。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当苏区振兴科技引擎。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周玉发: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如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是两会共同关注的教育话题。“人无脊梁不立,国无脊梁不强”,我深知自己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在铸魂立心、强根固本上下足功夫,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思想融入实践的有效形式,让育人工作发挥更大实效;我们要不断拓宽视野、甘为人梯,立足我校特色和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要创新工作方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打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胡雅静: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教育之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两会,我充分地意识到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不断思考、不断解答的根本问题。我将围绕立足于这些问题,尽心尽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理想信念,主动把学生的人生际遇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起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陈智超: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了令人振奋的正能量,彰显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决心。特别是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的强调,如深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加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应用的论述,与我目前在学校“红轨”磁浮研究平台所投身的列车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护研究紧密相连。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将秉承国家对轨道交通事业“绿色”“智能”“安全”的战略目标,聚焦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重大关键科学问题,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博士学业,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023年“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得者、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201班余晨颖:

两会召开,万民瞩目。在学习之余,我也一直关注着两会,深受启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将深入学习和贯彻两会精神,时刻鞭策自己,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今后,我将坚定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重任奉献自我的信念,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专业知识学习和个人能力提升,积极实践并积累经验,及时更新自我认识,顺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国家建设后备军,为国家安全事业作出贡献。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211班曾玲:

126万亿、1244万、1.39万亿……这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是对我国过去一年踏实成绩的肯定,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增加的具象化。每年寒暑假回到家乡,我都能看到村里的道路越来越平坦,交通越来越方便,娱乐设施越来越齐备,文化活动越来越多样,家乡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都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步步落实,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将认真主动学习两会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踏实学好专业知识,在实践中锤炼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对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

(文/各学院供稿  编辑/汤梦莹)









上一条:我校召开巡视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
下一条:省委第十一考核组来校开展2023年度综合考核工作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24 www.dailynewlearn.com 球赛下注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赣州-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